|  | (樓主)找學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-12-14 08:59:39 | 
	
	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余個中學生家庭的調查顯示,多數二年級家長無論在親子關系上還是教育方式上,都未能采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。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“高二現(xiàn)象”。
	
對此,曾有一位校長做過一次調查,讓本校學生給自己寫信。結果收到1000多封信,內容包羅萬象,等于是完成一次高中生心理調查。其中,最煩惱的不是學業(yè)壓力較大的高三生,而是高二生。
	
在教育圈里,確實有種說法,叫‘高二現(xiàn)象’。這次學生的心里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,所以高二孩子,無論在學校,還是在家里,我們都要特別關心。
	 
		“高二現(xiàn)象”的焦點問題
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 
		為什么會有“高二現(xiàn)象”
	 
		 
		為什么到了高二,學生會有那么多的煩惱?
	 
		 
		生理因素
	 
		 
		青春期的孩子們認為自己身體上已經發(fā)育成熟,心理上也已經成熟,他們自認為什么都懂,甚至比師長都理性,于是渴望獨立的空間,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行為約束和管教,對家長特別逆反。
	 
		 
		高二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,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,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。于是有的學生出現(xiàn)了緊張﹑焦慮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,由于心理發(fā)展與生理發(fā)展的嚴重不平衡,就會出現(xiàn)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﹑逃避﹑說謊﹑破壞﹑暴力等不良行為。
	 
		 
		還有就是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,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(fā)展,怎樣去認識愛情、處理對異性的好感、性行為,這些問題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。但由于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采取閉鎖甚至恥于談論的態(tài)度,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。
	 
		 
		學習壓力
	 
		 
		高二階段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,但是翻開高二課本,老師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:與高一知識相比,高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﹑難得多。同學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(zhàn),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,感覺學習吃力,上課聽不懂﹑跟不上,由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,時間一長甚至破罐破摔,放棄了學習。這也是高二學生學習方面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。
	 
		 
		雖然高考不是迫在眉睫,但是很多高二學生從他們的學長那里已經領教了高考的嚴酷,升學壓力和社會就業(yè)壓力成為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。加上很多家長對學業(yè)的過分重視,往往造成許多青少年忽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,甚至因為學習而犧牲自己的興趣。
	 
		 
		當他們的生活里只有學習一個內容,自然會感到生活的單調、枯燥,就特別向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,常常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塊,或是沉溺于網吧﹑歌舞廳等娛樂場所。
	 
		 
		學習行為轉變期
	 
		 
		所謂轉變期,我們都知道在初中,由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,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差,獲取知識主要是從教師那里被動接受。
	 
		 
		到了高一,這種情況雖然有所改變,但對老師的依賴還是比較重。
	 
		 
		直到高二,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增強,獲取知識一方面從教師那里接受,但這種接受也應該有別于以前的被動接受,它是在經過自己思考、理解的基礎上接受。另一方面通過自學主動獲取知識。能否順利實現(xiàn)轉變,是成績能否突破的關鍵。 
	 
		怎樣判斷“高二現(xiàn)象”
	 
		 
		怎么判斷"高二現(xiàn)象"的發(fā)生呢?請爸媽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:
	 
		 
		1.你和孩子關系疏遠了嗎?
	 
		 
		步入高二后,有些學生開始反駁、頂撞老師、家長,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干;有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、對抗情緒,甚至有鬧事等行為,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系。
	 
		 
		2.你的孩子還愿意和你談心嗎?
	 
		 
		高二階段的孩子,漸漸將同學、朋友作為傾訴心事的首選對象。有高二學生說:“和父母聊一些話題,比如明星、電視劇,家長不僅不了解,而且還會批評我不務正業(yè)。如果不方便說出口的,就自己寫完鎖進日記本里?!?/span>
	 
		 
		據調查:
	 
		 
		高中生向父親或母親傾訴心事的比例均在15.50%以下,跟朋友、同學交流心事的比例在58.07%以上。其中高二尤為顯著。
	 
		 
		總結:
	 
		 
		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,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,給孩子一定的空間,讓他們去想、去做自己的事情,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,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了解孩子。想了解孩子,一個不錯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喜歡的音樂、書籍、電影等。
	 
		 
		3.你更關注孩子的心理,還是學習?
	 
		 
		有學生進入高二后表示,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,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做家長購買的教輔書,但家長還是熱衷于買各種練習題。
	 
		 
		很多高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于客觀性因素,如學習難度加大。但家長多傾向歸因于子女的主觀性因素,二者對學習問題的歸因明顯不同。
	 
		 
		這種對學習問題的認知不一,自然容易引發(fā)諸多親子矛盾。
	 
		 
		4.你的孩子經常頂撞你嗎?
	 
		 
		伴隨著高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,他們的心理也出現(xiàn)了飛躍式的發(fā)展。他們敢于質疑家長的權威,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,對簡單、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,甚至拒絕接受。
	 
		 
		同時,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“暴風驟雨”式的發(fā)展時期,自我意識迅速發(fā)展,成人感增強,要求別人尊重自己,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。
	 
		 
		調查發(fā)現(xiàn):
	 
		 
		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,高二學生選擇“向父母反抗”的比例最高。當親子之間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時,47.22%的高二學生選擇“努力爭辯,說服父母”;而當子女不贊同家長的想法時,半數以上家長都會“和孩子一起探討”,30%左右的家長還會“想各種辦法說服他”。這既與高二學生“自我調節(jié)”的希望相悖,也易與高二學生“努力爭辯,說服父母”的方式,產生沖突。
	 
		家長怎么應對“高二現(xiàn)象”
	 
		 
		和孩子交心,和老師交流,和學校配合!這三點是關鍵!
	 
		 
		1.做一個有品位的家長
	 
		 
		視人視其友,要求孩子盡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,多向比自己優(yōu)秀的同學學習。
	 
		 
		2.做一個善于溝通的家長
	 
		 
		默契配合,無事不成。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,互相溝通,共同設計。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,敢于向老師、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,不要把矛盾交給家長。
	 
		 
		3.做一個積極而不消極的家長
	 
		 
		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。尋找孩子的閃光點,進步點,多表揚,多鼓勵,多督促。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,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。
	 
		 
		4.做一個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
	 
		 
		內因是變化的根據,外因是變化的條件。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: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。
	 
		 
		5.做一個很細心、不馬虎的家長
	 
		 
		看重結果,更注重過程。接送時要求孩子帶回作業(yè)本并認真看一看,促進孩子養(yǎng)成習慣,平時學習要抓緊,不能大意。注意加強孩子假期中的管理,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,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,要利用假期多與孩子接觸、溝通。
	 
		 
		6.做一個有認識高度的家長
	 
		 
		承認差距,不求統(tǒng)一。文化課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,不等于綜合素質的差距,更不等于未來事業(yè)的差距。不苛求孩子,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??春⒆拥某煽儯春⒆拥木C合素質,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(yǎng)。不扼殺孩子的靈性,不忽視孩子的個性,不泯滅孩子的信心,追求孩子的提高,一點一點的提高。
	 
		 
		7.做一個有見識、有修養(yǎng)的家長
	 
		 
		當面教孩子,背后論短長。孩子犯了錯,決不護短;當面要批評孩子,背后和老師商議、探討,可論理,也可提意見。不委屈孩子,不錯怪老師。要善于把壞事變成好事?;ハ嗬斫?,共同配合,達到最后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,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。
	 
		 
		8.做一個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
	 
		 
		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,各種競賽,明白“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,最能體現(xiàn)水平的是能力”這個道理。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,有關孩子成長的事,有關孩子品行表現(xiàn)和學習表現(xiàn)的事。
	
	
	
	
	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	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0 | |
| 2 | |
| 0 | |
| 0 |